疫起奉獻-感謝文

特地拖了一天才發感謝文,要感謝的太多,沒有照顧好的細節也請多見諒。

感謝:

~【原創夥伴】:讓我們改你的大作,然後還要每週住持線上會議,召集及協調歌手。因在醫院工作加上生病(懷疑自己得病?)的因緣,進而有感而發。對於用詞,我們倆都很細節,但都是和和氣氣的。

~【編曲和改進曲的夥伴】:知道音樂是你的最愛,所以三顧茅廬邀約。曲子有了Intro、Interlude、Bridge和Outro才完整。為了編曲,你解剖《Heal the world》、《明天會更好》還有《手牽手》的樂理。把編曲從男女合唱,結合歌手的聲域,變成一部主唱,和兩部和聲。

~【另一位編曲和後製的夥伴】:堅持自己的理想,然後契而不捨的學習與修改的態度最令人動容。歌曲進入還沒有進入後製,已經在你的客廳播放幾百次了。加上聽力不好,所以也是把握家人入睡前的時間不斷練習及修改。佩服! 继续阅读“疫起奉獻-感謝文”

新加坡慈濟史

我去台灣之前協助處理的《新加坡慈濟史》終於出版了!

斷斷續續從2014年彙整資料,詢問口述,考證史料,撰寫修改,一改再改,審稿辯論,編輯定稿,印刷出版,共花了6年多!算是從一份份會議記錄和手寫文稿抽絲編織而成的吧!(我因此開始『針對』開會不寫會議記錄的人)

從書名得知是國別為首,裡頭的故事肯定不是在一般『台灣東部花蓮』、『三十位家庭主婦』、『證嚴法師出家』的論述,而是從一位遠嫁新加坡的台灣媳婦開始。

photo_2020-03-30_17-31-36 继续阅读“新加坡慈濟史”

成佛之道研習營

想讀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很久,但自己卻拖延,即使免費拿到原書卻還沒認真靜下心來念。

這兩天的營隊收穫可多,從社會歷史脈絡釐清了很多匪夷所思的現象。算是兩天內有了簡略的整體觀,像是把過去所知的零碎段落串聯成一篇文章。印順導師把傅柯的知識考古學運用到佛教裡頭。基於印度佛教的了解,印導才被臺灣學者譽為『玄奘以來的第一人』。

歷史學不會盲目接納宿命論,發生在印度佛教史的路徑,不一定會發生在漢傳佛教裡頭。雖然其中有一些相似性,但是歷史的劃分總和劃分者當時社會有很大的關聯,不可盲信。時時保持著懷疑的心態,理解現象背後的意圖和意義,反而會讓我們更接近所謂的真相。

20190224_193045 继续阅读“成佛之道研習營”

《經王法華經》

對正在聽晨語的夥伴來說,這本書名有點霸氣的《經王 法華經》是大推薦。由來自越南的一行禪師(Ven Thich Nhat Nanh)所著,其原著書名“Opening the Heart of the Cosmos: Insights on the Lotus Sutra”顯得比較符合禪師溫和的風格。

在台大附近的二手書店發現它時,是被目錄所吸引。每一品的精華在目錄多以四個字呈現:開啟二門、善巧方便、唯有一乘……是《法華經》深入淺出的導讀。同時也釐清了一些疑問:為什麼法華經如此戲劇效果,為什麼《提婆達多品》即使被認為是後來添加也是合理的等疑問。

第二次閱讀一行禪師的書,覺得禪師算是臨濟宗傳人裡,最接近證嚴上人思想的那一位了。

getImage 继续阅读“《經王法華經》”

慈济哥隆邦环保站 Tzu Chi Kolombong Recycling Centre

上网查询慈济亚庇联络处哥隆邦环保站,相信很难找到实际的地址吧!

因为要把家里的回收物拿去,才发现真的不容易找哦!在雪隆网站的Google Map地址还是有偏差500米左右,於是决定写下此Blog让更多人了解。

哥隆邦环保站就在Giant Kolombong Mall附近的Tadika Sri Pintar的隔壁。

记得,关键字:Giant Kolombong Mall、Tadika Sri Pintar

哥隆邦环保站就在Giant Kolombong Mall附近的Tadika Sri Pintar的隔壁。到了Giant路口,就能看到Tadika Sri Pintar的路牌,照着走就会抵达,因为环保站就在幼稚园的隔壁(共享一大门,如上图所示)

继续阅读“慈济哥隆邦环保站 Tzu Chi Kolombong Recycling Centre”

只是邏輯比較快而已

6月1日台大慈青社最後一次社課,托雲媽的福,大愛台前來拍攝我們小小的社課。

不是第一次上電視,所以沒有很緊張,在公廁換制服的時候,遇到一位中年男士問道:你們是慈濟的嗎?

我說是的,然後和他寒暄了幾句。後來知道他對新馬很熟悉,於是就邀約他一起來用個晚餐(反正每次都準備很多)。

IMG_20170602_151339 继续阅读“只是邏輯比較快而已”

為啥穿慈濟制服?——人類學的觀點(2/2)

續:為啥穿慈濟制服?——人類學的觀點(1/2)

不能凸顯個人特質?

以前我在當學長團團長時,曾經苦思校規裡頭對於衣容的限制:頭髮不能超過耳朵和第二個衣領,需要塞衣服等。除了師長一般上所闡述的:給予別人一個整齊和亮麗的形象,這個原因外,是否還有別的原因?畢竟,對於「整齊」和「亮麗」,年輕人有不同於年長人的定義(雖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

我中學母校是名校,必然有許多名人的孩子就讀,但我算是小康之家,領著助學金求學。因為勤務的關係,我漸漸明白到,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家庭背景,在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情況下,容易盲目追求一些外表上的虛榮,如名牌衣服、或是染髮等很「酷」的作為。如果開放讓孩子穿上自己喜歡的名牌,這會不會造成弱勢孩子心靈上的壓力?或是這些孩子會不會因此,更加盲目追求名牌、飾品等事物?

衣容,包括制服的規範,可以在校園內塑造相對公平的平台,讓孩子能夠專心學習。但是學生還是可以展現自我的機會,透過學業、課外活動表現、人際關係等專長凸顯個人特質。

甘地先生的腰布土耳其的頭巾

一般年輕人在慈濟(慈青)裡,無法深刻地感受到社會階層所帶來的差異。尤其是在相對富裕的社會,同儕間的經濟情況相差不遠。一旦步入社會後,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地位差距將是巨大的,但是在慈濟這個修行團體裏面,因為有了制服的存在,反而消弭了這些差距,體現出人人平等的價值觀,例如穿上藍天白雲後,我們很難發現身邊的百萬富翁或是掃地的阿嬤,反倒是更可以看出一個人內在的品質。

因為慈濟人所呈現出來的是類似的形象,一樣的制服與衣容,因為在佛陀或是偉大宗教家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皆有一顆清淨的本性,只是習氣或多或少而已。

在修行團體內,制服的存在反而能展現個人特質。當我們的職稱、身外物被拿走之後,我們剩下什麼來吸引別人的注意?這些特質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經驗累積,是我們的日常言行舉止所造就的印象。這和學校的例子一樣,這也讓我們從外表轉移到個人的習氣上,有助於我們的個人修行。

曾聽一位實業家分享,以往習慣在公司指揮他人,在慈濟卻穿起和別人一樣的衣服,做起「卑微」的工作。後來他轉個心念,這就是訓練我們放下執著與姿態的方法。

事實上,我在上人類學導論的時候,教授就有提到:不少研究顯示,相對於沒有制服的團體,有制服的團體更能讓其成員展現個人內在特質(提升學習意願和自重能力[1])。所以制服並非壓抑,反而是凸顯個人特質;它並非製造,反而是消除階級之分。

 

继续阅读“為啥穿慈濟制服?——人類學的觀點(2/2)”

访视。生日

素食摊位没开,幸好手中有会议后的便当晚餐,等待着伙伴买蛋糕回合。选择在这非访视日赶来,只为了与新芽学生庆祝生日。从小父亲离世,母亲病重,求学路理应并不顺遂,幸好学生母亲乐观面对。

匆匆在家门点了蜡烛,一位捧蛋糕,我拍照,其他两位唱歌。刚睡醒的他看到蛋糕,吃了一惊。我赶紧请母子俩合照,一起切下蛋糕,含蓄的互动可看出母子很久没有合照了吧!

Happy_birthday_cake-8

继续阅读“访视。生日”

大爱与人文

昨天,再度参访筹备中的大爱人文馆。这是介绍新加坡志业的多媒体看板,而我在2011年拍的这张照,竟被选为志业的代表图。

我很少在大型活动拍照,那时拿着姐姐的DSLR,在家对面的立化中学礼堂所拍的。现场舞台灯光太强,四周灯光很暗,我只会用P mode,把ISO调到那台机的极限——1600(可见这台机有多旧!)。

人文馆推手萧师姑问我,想知道这张照从上万张脱颖而出的原因吗?她说,她想消灭以后的战争,在一个佛教团体的展览馆里,凸显穆斯林的笑脸!让参访客放下宗教情结,培养宗教情操。所以,她说,即使这张照片多么粗糙,她也拼命愿意在电脑屏幕刷刷刷!

IMG_20160310_131908

继续阅读“大爱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