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畢業了

口試通過,算是畢業了~ (followed by English version)

三年前懵懵懂懂,沒有做任何準備下來到台大人類所,其實曾經一度想放棄。這是一個在地民族誌(不敢說是反身),但必須處理研究動機的中立性,還有內部矛盾情感的問題。這些矛盾一直存在,想必會伴隨我走入另一個階段吧。人類學,就像環境工程般,和我的生命結合了。

很多人都詢問我為何能做出專業上如此大的轉變。有時回顧過去的決定,才發現有跡可循。我自小都喜歡歷史,高中的(統考和SPM的)歷史總平均曾拿過99分。進入南大填的志願順序,第一是環境工程,第二其實選了社會學(南大沒有人類學)。在南大時曾經想要副修歷史,大二選了一門歷史導論,就被深奧的英文給嚇到,面對英語很溜的同學,在課堂上都不敢發言(也不懂取任何觀點)。

20190719_2772448243366232064_n

但,自己對於馬來世界的理解,算是一種優勢。記得那一位沒有戴頭巾的新加坡籍馬來女教授反思新加坡前萊佛士時期的馬來歷史記憶時,我覺得非常有趣。她詢問班上的人有沒有聽過《漢都亞傳記》時,只有我一人默默舉手(但又害怕被點名發言)。

爺爺去世後所留下的客家文獻,是我想要繼續往這方面邁進的契機。原本想做客家研究,但在友人幫忙下和南大兩位中文系老師見面。雖然毫無準備,但我驚訝於馬來西亞知識界對於Sino的無知。因此決定從主流的沙巴客家研究,轉向無人問津的Sino領域。寫了企劃書投了南大中文系,雖然因為獎學金不足,進而決定多等一年申請台灣的獎學金。

20190719_4464216868915249152_n

可能和其他同學不同,我第一次接觸報導人是在2014年,即來台灣的兩年前就展開了可行性田野調查。來到台灣算是大開眼界,這裡有著紮實的南島和東南亞華人研究基礎,才從大一的課程補修從頭開始。我是和B05的學弟妹一起成長的,因此和他們的感情算是要好。其實也要感恩系上老師給予的通融,讓我逃過一些制度上的枷鎖,安心地選課學習。

感謝童老師願意當我的指導老師,第一學期的第一堂課即是當童老師的助教。老師把我帶入大洋洲的世界裡(雖然不精通),讓我不局限在島嶼東南亞的框架。老師也幫我處理在地民族誌的內部情感的矛盾,讓我從一個報導者,成為一個研究者。

20190719_3600373206227091456_n 继续阅读“算是畢業了”

Self-invented Austronesian writing system

Interesting to know that there are a few self-invented Austronesian writing systems.

(Old) Sundanese, Javanese, Lontara scripts derive from Pallava (the writing system from a South Indian Kingdom), and
Jawi derives from Arabic scripts.

The (possible) self-invented writing systems are
1) Malesung (traditional letters from the ancient Minahasa tribe in North Sulawesi);
2) Jangang-Jangang (South Sulawesi’s traditional letters)
3) Dunging script (invented for Sarawak Iban in 1947)
4) more?

Normally, people defines civilization by the invention of writing system (of course it is proven wrong by anthropologists because Inca civilization does not have writing system). Somehow, some fellow Austronesians or Insular Southeast Asians invent their own writing systems, and should we regard them as “civilized tribes”?

Moreover, Indonesian now allows the usage of other writing system rather than the Latin scripts and Jawi scripts. Will the Malaysian nationalists promote other writing system (other than the sole Jawi), such as Dunging script for Iban?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Indonesian fonts available to download on ‘Aksara di Nusantara’

NEWS DESK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  Sun, July 14, 2019  /  03:07 pm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Indonesian fonts available to download on 'Aksara di Nusantara' 继续阅读“Self-invented Austronesian writing system”

澳奧港遊——澳門4

一早醒來就拖著行李走在繁忙的澳門街道,去吃傳統的早餐。

IMG_20190119_091809

接著就要去爬山了,東望洋燈塔(中國沿海最古老的現代燈塔),是坐纜車上去的哦!全世界最短的纜車航道。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景點之一。

IMG_20190119_104233

IMG_20190119_104905

燈塔附近也有炮台和教堂(聖母雪地殿教堂),是澳門八景之一。

IMG_20190119_104925

IMG_20190119_105114

這防空洞搖身一變成了展覽長廊。

IMG_20190119_110141

從炮台上遠望市區的景色。

IMG_20190119_110317

這裡算是教堂,燈塔和炮台的全景了。這種舊舊的感覺真好。 继续阅读“澳奧港遊——澳門4”

澳奧港遊——澳門3

第二天太精彩,分早上晚上兩個時段。

IMG_20190118_180226

來澳門怎麼能錯過鉅記?之前因為表哥在港龍上班,經常來回香港,所以我吃過很多鉅記。但是真正到了這裡又感覺不一樣,是中華和西歐飲食文化的結晶。馬來西亞是英殖民地,這裡的華人也算是非常喜歡這種西餅(反而在台灣看不見)。

IMG_20190118_182118

在晚餐前,靜瑩又帶了我去看這個主教公署(主教辦公的地方),建於1835年,修建於1992年。整個空間設計就像西班牙語教科書會看到的教會設計般。【小女孩的pose也太應景】

IMG_20190118_182353

窗口的彩繪也很漂亮。

20190118_184247

剛好在大三巴遇到『澳門光影節』,算是第一次觀賞這種燈光表演,雖然我知道亞庇和新加坡都有……這大門也太適合當個布幕了吧。整個表演把澳門街景融入這大門的面積裡。

IMG_20190118_184740 继续阅读“澳奧港遊——澳門3”

澳奧港遊——澳門2

IMG_20190118_232555

其實住的地方非常靠近大三巴牌坊,幾乎是進出都會看到這個地標。和許多人一樣,這裡是居民上下班會經過的地方。澳門的經濟不是賭業就是旅遊業了。

今天算是澳門大遊一整天。

IMG_20190118_084726

IMG_20190118_090909

朋友帶了我去吃傳統的澳式早餐。在澳門生活真的很貴啊!

IMG_20190118_094638

如此具有西南歐和中華式建築的公園實在不多,那個中式建築是圖書館【澳門中華總商會附設閱書報室】,很多年長市民的沉澱心靈的地方。

IMG_20190118_100720

結合中西方的建築特色,門口上方的彩色玻璃是西方設計。

IMG_20190118_100536

一樣是早晨照射的地方,彼此的金黃色卻輝映出新(新葡京)、舊澳門。

20190118_101850

和朋友一起搭免費車子去氹仔(Taipa),在澳門半島的酒店裝潢都非常氣派!這個是仿英國的馬車設計。

IMG_20190118_111612

十一點一刻,直奔威尼斯人,看到如此仿威尼斯的室內建築才知道新加坡的Marina Bay Sands就是仿照這個設計。 继续阅读“澳奧港遊——澳門2”

【摘要】Chap 1 Vulnerable Observer:Ruth Behar

《傷心人類學》第一章:易受傷的觀察者

  • 作者開始點出了人類學家的矛盾,即作為一個易受傷的觀察者(vulnerable observer):對方已經流露情感,觀察者是否還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觀?還是改與撫慰和關懷?
  • 她認為人類學還是一種見證,人類學者和報導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關係。但總逃脫不了上述所說的脆弱性。
  • 這個脆弱性還包括到底要成為多久的『在地人』?又如何在書寫的時候保持清醒和在地觀點?
  • 喬治-德弗羅George Devereux建議,社會科學的觀察者需要讓自己最大的情感與研究素材連結起來。『如果想認識觀察之物的本質,就必須知道觀察者自身發生了什麼事。』他認為觀察者會影響本身所觀察的事件。他『承認所有社會知識的主觀性』。
  • 紀爾茲Clifford Geertz認為民族誌是跨越『充滿作者』和『作者消失』的文體,他比較關係民族誌的書寫和讀者的反應。因此,同一個田野和題目,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如何決定誰說服了誰?Geertz認為這是非常『個人特定的』(Person-specific)。兩種不同解讀的民族誌可能都是對的,因為用了不同的心態,盲人摸象,『握住大象不同部位』而已。

41SKJ1MJQDL._SX314_BO1,204,203,200_

继续阅读“【摘要】Chap 1 Vulnerable Observer:Ruth Behar”

澳奧港遊——澳門1

終於有時間整理2019年1月17日至28日的珠江河口遊了:澳門、深圳和香港都是第一次去。

澳門是我蠻喜歡的城市,不是因為她的博彩業或免費的東西多,而是在於她的歷史建築和人文旅遊的發達。她算是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深受葡萄牙影響,但免於戰爭的破壞,所留下的歷史古蹟十分完整。

20190117_203059
【抵達澳門就被她的葡萄牙文深深吸引,喚起我的西班牙/伊比利半島的靈魂。】

20190117_212801

【漂亮的澳門夜景】

因為沒有買澳門的電話卡,所以呢有些小緊張。要搭免費的接駁車到澳門半島見Fishy。遇上一位同飛機的澳門人帶路(這位Uncle的人蠻好的),秀了幾句粵語。然後就莫名其妙被問:“為什麼你的“中文”那麼好?你不是台灣人嗎?”他以為我是台灣人,而他的太太是台灣人,所以覺得台灣人比較親切吧!

我心想:奇怪,我明明講的是廣東話/粵語啊!為什麼他知道我的“中文”講的好呢?不管了,就說我是馬來西亞人,從小學華語就對了。然後廣東話/粵語是看香港電視劇學的。

後來慢慢覺得他所謂的“中文”很像是馬來西亞的廣東話或粵語。後來聽Fishy說:原來澳門人習慣把廣東話/粵語稱作“中文”!這回應了每個國家所指涉的“中文”意義有差,不能強制把自己對中文的認知強加在其他人身上。(見「你的中文」和「我的中文」是不同的中文?继续阅读“澳奧港遊——澳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