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式的怪獸與當時的產地

早已經對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這本書感到模糊了,但是看了電影之後,難免會把最近在讀的生態思想史結合起來。

J.K. Rowling的生態自然觀,應是19世紀梭羅式的浪漫主義自然觀。梭羅在《湖濱散記》提倡的是,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應支配大自然,而需要向之學習的觀念。

湖濱散記

继续阅读“梭羅式的怪獸與當時的產地”

原住民的輪迴觀

輪迴這概念,並不只是存在於佛教或是印度教,在任何宗教抵達亞馬遜河或是北美極地之前,當地的原住民已有自己一套的輪迴觀。

部分動物和植物可以被視為“人”、社會的一份子。對原住民來說,森林不是“陰森的野地”,而是“社會”,動植物之間有社會階級、高低之分,還能與人互相溝通,甚至結盟、結婚。

動植物有靈魂,身體只是一個外衣,裡面的靈魂死後可以換成另一種生物的身體。動物甚至可以因為可憐獵人,而自願奉獻自己,讓人類免於飢荒(佛典故是也有類似的情節)。

bb103f8badf1f777ad938af40243344d

继续阅读“原住民的輪迴觀”

清音濁音——恍然大悟

相隔九年再度學習西班牙語,之前南大的老師一位是西班牙人,一位是阿根廷人。阿根廷人有明顯的南美洲腔,而那位西班牙老師卻是業餘性質,對發音並沒有什麼要求。

台大的老師卻非常專業,抓發音很準,還說了清音和濁音之別。華語沒有清濁音之別,漢語拼音的b\p和d\t只是不送氣和送氣之差,都是清音。老師還特地用了台語(還保留一些濁音)來教我們揣摩濁音。(這下可摻了,我只會略聽台語啊!)

西班牙語的b/p和d/t是濁音和清音之差,都是不送氣。口試的時候,幾乎還是照著漢語拼音的念法,被老師不斷糾正。昨天在翻譯馬來文去中文的時候,突然發現用了24年的馬來語原來就有清音濁音之分,而且和西班牙語一模一樣啊!

b=不送氣濁音;p=不送氣清音。念爸爸“bapa”,就可得知。大家可以和漢語拼音做比較,就可以明白為什麼bapa是翻成漢語拼音的[ba][ba],而非[ba][pa]了。

d=不送氣濁音;t=不送氣清音。可以念一念資料“data”和胸口“dada”作比較。這兩個詞在漢語拼音裡只能統一被標成[da][da]。

簡單來說,馬來語的ta=漢語拼音的da,馬來語的pa=漢語拼音的ba. 馬來語rumi字母的b/p, d/t發音能夠和西班牙語一模一樣,是16世紀馬六甲受葡萄牙殖民的影響。而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都是拉丁語系,用馬來語學拉丁語系語言的發音很好用哦!

在網上看到一些留言,發現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馬來語發音也受到了漢語拼音的影響,認為是一樣的。要注意咯!

继续阅读“清音濁音——恍然大悟”